(一)表态。醉酒驾车是对自我的一种不负责任,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人身和财产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醉酒驾车入刑是必要的,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但是在实践的执行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分析和衔接。
第一,醉酒驾车入刑是必要的。在醉酒驾车入刑前,对于醉酒驾车的处罚一般是罚款、拘留,扣12分,违法成本较低,这也是造成交通管理部门虽然采取打击醉酒驾车转型行动,但是醉酒驾车行为仍然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醉酒驾车入刑后,通过立法将醉驾定性为犯罪行为,违法的成本提高了,对醉酒驾车起到了威慑的作用。酒驾入刑法,必然会给当下酒驾事故频发的现状带来极大地改观,是一件有利交通安全的好事。
第二,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近年来,酒驾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也不鲜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汽车固有数量的增多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在惩处酒驾方面的缺失,更加导致了对于行为者的惩处不够,对效尤者的震慑也不够。刑法是惩处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以刑法法条的形式将酒驾的责任论刑定罪,将酒驾上升到犯罪的高度,这不仅彰显了政府整治酒驾的坚定决心,也将为酒驾事故的处理、相关人员的定罪提供了法律的刚性力量,更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
第三,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驾驶氛围。今年5月1日,醉酒驾车入刑正式实施,媒体纷纷曝光各地因为醉酒驾车而被刑拘第一人,这对有醉酒驾车想法的人是一种威慑。但是,在宣传这方面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法律的宣传。解决酒驾的根本在于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只有每个人知法、懂法,并用自己的行动去遵守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
二是要明确量刑的标准。法律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是应该相适应的,反映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公平和正义需求的法律才是公正的,基于此,针对酒后驾驶入刑立法是必要的。但立法需要足够的理性,因为刑法有一个原则是罪责相适应,因此需要明确什么样的醉酒驾驶才要入刑,酒后驾车行为的治罪要有条件、有选择性。
三是要加强道德建设。我国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酒驾问题上仅靠法律处罚来“堵”还远远不够,只有同时辅之以“疏”,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并将打击“酒驾”的“关口”前移至家庭、单位、娱乐场所等,在全社会树立起“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思想观念。对于提供饮酒的场所,要制止驾驶员饮酒甚至不提供饮酒;对于劝酒的人,要做到不对驾驶员劝酒;对于驾驶员本人,要做到绝不酒后驾驶。
(四)升华。酒驾入刑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在支持酒驾写入刑法的同时,也要综合运用法、理、情等各种方法。作为一名司机,我一定做到绝不酒后驾驶,恪守司机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杜绝酒后驾驶,更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自己身边的人,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酒驾之风必然成风。
热门文章:乘文明公交,做文明人浓雾天在高速上的驾驶操作紧急情况下避让措施的要领校车安全意识淡薄换驾照的流程驾驶证扣分情况查询方式热门城市:烟台违章查询泉州违章查询河源违章查询清远违章查询淮南违章查询黔南违章查询钦州违章查询黄南违章查询那曲违章查询吴忠违章查询资阳违章查询潜江违章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