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国外品牌的普通汽车(至少从国外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要落入中国普通消费者手中并按正规的方式办理所有能在路上开的相关手续,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分别并用在什么地方,本文通过以目前比较热门的车型“宝马X1”为例为您详解这些问题。
对平均收入水平的德国人来说2012款“宝马X1xDrive28i”是极普通的一辆车,这款车的定位是SAV,即跨界车,或者说是紧凑型SUV。如同大众的cross高尔夫,集舒适和运动于一体,适合家用旅行等。但对一般的美国人来说,这款车还是太“低端”,至少也要“X3”才能凑合,但这如同美国品牌的别克昂科雷一样,它似乎又略微“高档”了些,不符合本文的案例。不管国人如何把“宝马X1xDrive28i”抬举到什么样的高度,它始终只是一辆家用紧凑并带点越野性能的跨界小汽车,当然也算不上很差。
这辆车的报价是55.2万元,全国统一的,个别4s店可能会有些折扣,但也有4s店加价的,因此我们假设原价购买。这55.2万元当然不可能全落入宝马公司的口袋里,那就先说说这笔钱花到哪里了。
1)关税,目前进口新车关税税率为25%,55.2*25%=13.8(万元)。
2)增值税,税率为17%,55.2*17%=9.384(万元)。
2)消费税,按照排量征收,我们选的这款紧凑型车排量为2.0,因此“仅”需5%。(看过消费税率表您就知道为什么要加个“仅”字了)55.2*5%=2.76(万元)。
因此,这55.2万元的车价中,税费的比率为47%,不含税的车价其实只有30万不到。以上只是税的一部分,称为“价内税”,也就是由生产厂家承担的,但实际上谁在承担,引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你懂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价外税”。由于都是要我们额外承担的费用,序号就顺延下去了。
4)购置税,简单地说就是车价乘以8.5%,也就是47179元。
5)车船税,也是按排量来的,一年一交660元。
再来看非税部分的费用。只要是您来买单的,当然都要一一列举,不能遗漏。除非是附属品,如贴膜啊,脚垫啊之类,但这个4s店也会赠送。
6)上牌费,都是由4s店代办,硬要自己办也不是不行,但,这个你也懂的。与其它行业的“潜规则”相比,这个算是比较好的,毕竟省去不少麻烦。市场价1000元,有的地方可能更高,但那就不能再接受了。
7)交强险,950元。
8)商业险,一般新车都保全险,这里假设第三者责任险为50万(按中国的复杂路况保50万很有必要,如果实在舍不得钱只肯保20万,其实只便宜了190元)划痕险保1万,总计商业险18787元。
三角牌,灭火器等附属物品,假设4s店赠送,那么花了这些钱后,您可大胆放心的把这辆车开在路上并享受她带给你的一切。但也总共花费了您620,576元。
六十几万对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养车也是跟车价成正比的,简单地算就是,一辆车生命周期的全部养车费约等于买车时的费用,差不多就是62万。这是根据在中国私家车一般用15年的国情推算来的,具体怎么算本文就不赘述了,有经验的车友会有这样的体会。同时提醒一下,这样算的前提是正常用车不含违章等意外损失,包含平均公里数的油费但不包含路桥费,含小区停车费但不含外面停车费等。车辆一旦超过15年,尽管还能继续用,但国家政策已不支持你继续使用了,车辆进入了报废期,繁琐的年检程序也将1年两次,同时也不能过户。从本人的感受来看,一辆车就打算用15年。不足15年就把它转卖掉虽不失为一个处理旧车的方法,但考虑到之前为之付出的种种高昂费用,如果余热不用尽经济上会蒙受损失;同样的,超过15年继续用虽然能发挥更大的余热,表面上是赚了,但为此付出的代价除了繁琐的验车程序,还有莫名奇妙且烦心的故障处理,昂贵的配件,自燃风险等等。在中国复杂的路况,空气质量,油品质量,15年下来汽车的发动机以及各核心部件早已透支,也该退休了。因此15年的用车周期意味着要为此付出130万。
15年花130万用于交通,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沉重”两字。如果您没有这样的感受,那本文到此结束,但大多数人(比如我)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其中无外乎两类:1“省”;2“赚”。
“省”:是最直接的办法,分轻重包括:买“宝马X1”低配国产车型;买其他更经济的车型或者不买。总而言之以牺牲生活质量来换取经济上的实惠。可能存在价钱便宜舒适度更高或个人认为更合适的车型,但这只是举例,在成熟市场上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车一般来说要好些。比如进口车的品质与25%关税价差体现差不多是匹配的。但说到“省”,毕竟存在一些“憋屈感”,试想一下,当你饿的时候明明很想吃一碗大碗牛肉面,但为了“省”只能憋屈得在“小碗牛肉面”和“大碗雪菜肉丝面”中选择,降低一档甚至几档。这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另外一个更具男子气概的,大魄力的方案——“赚”。
要“赚”多少钱才能舒舒服服的开上这辆“普通”的家用车呢。130万平摊到每年8.67万。尽管上文中提到用车时还会涉及在外面的停车费、路桥费、违章及意外开支。这些没算在用车成本里,1是因为这些费用不与车价成正比,2是因为这些费用可以与使用公共交通相抵。比如从无锡至苏州单趟,高速公路费是20元,坐高铁也是20元,坐大巴车还是20元。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养一辆“宝马X1xDrive28i”简单地看成生活成本年增加8.67万元。假设是一名工薪阶层,意味着要每年多赚8.67万元?这样想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没考虑“个税”,这是本文的另一个关键。
说到这里,我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畸高的税收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生活成本。我们从雇主企业得到6.67万元(13.34除以2等于真实购车成本),中间层层剥皮,等我们再消费时仅能从企业买到相当于2万元价值的产品,这还只是一个“赚钱-消费”循环,事实上有些中间产品不止一个循环。假设供生产——消费每一级都如同工作——购车这样10:3(我劳动付出10,消费得到3)的模式下几级下来还剩多少,算这样一道揪心的数学题的同时也难以想象付出与得到的惨烈失衡比例。
尽管已经从男子气概大魄力的方案不得不折回至少让步到先前憋屈的难以容忍的方案上来,但我们还是对生活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相信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让一切变得更好。
热门文章:乘文明公交,做文明人浓雾天在高速上的驾驶操作紧急情况下避让措施的要领校车安全意识淡薄换驾照的流程驾驶证扣分情况查询方式热门城市:深圳违章查询东莞违章查询衢州违章查询漳州违章查询商洛违章查询鹤岗违章查询萍乡违章查询邢台违章查询沧州违章查询贵阳违章查询来宾违章查询赤峰违章查询